深圳地铁查询网
导 航
首页 > 生活服务 > 正文
起点
终点

上海无性别公厕位置在哪里? 6天226人次使用 给市民接受的过程

作者:华东在线 2016-11-29 21:26:49

  原题:沪无性别公厕:6天226人次使用 给市民接受的过程——来源:新华网上海频道-解放日报

  导读:从10月下旬到11月19号的“世界厕所日”期间,一间公共厕所“火”了将近一个月。

  这间公厕位于浦东张家浜滨河绿地内,是上海首座男女通用的无性别公厕,其“无性别”的设置引发了舆论热议。一时间,报道、评论迭出,更有网站就“是否愿意使用这类公厕”做起了调查……

  其实,公共场所“如厕难”并不是新问题,多年来一直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多方的呼声下,公共厕所的改革也始终稳步推行。那么,这一次人们的热切关注背后,体现了哪些新的需求和担忧?无性别公厕的设立对当前城市公共资源的配置与使用的意义何在?管理者和专家带来了各自的见解。

  “征用”男厕所,不如动态化使用

  解放周一:上海本次建造男女通用的无性别公厕的初衷是什么?

  宋军(浦东新区陆家嘴城市管理署副署长):坦白说,我们并没有预想到这次无性别公厕会在网上引发那么大的关注。建造无性别公厕,其实和过去所有的公厕改造措施一样,目的都是为了让市民如厕的时候更加方便。

  大家常常用“男厕空荡荡,女厕排长龙”来形容人流密集场所公共厕所的景象,反映的是男女厕所蹲位比例不合理的现状。在上海,内环线以内的人流密集区域如景点、车站、商圈等都存在这个现象。

  比如说,陆家嘴地区的东方明珠、水族馆、滨江大道等地每逢节假日都会聚集相当大的人流。我们有这样的切身体会:一旦遇到一辆满载着女性游客的大巴,女厕所瞬间排起队来,而隔壁男厕依旧空空荡荡。

  这种情况下,我们的管理人员就会出面分流,告知人们几百米处还有一间公厕,可以避免在这里排队过久。甚至有时会和男同志们“打声招呼”,临时“征用”男厕所,请愿意使用的女同志们“进男厕”。这样能缓解一时之急,但毕竟不是长久之计。

  所以我们开始琢磨,是否能造一个男女通用的如厕空间,动态调节厕位的使用。

  解放周一:今年的“世界厕所日”,住建部网站发布了新规定,要求将男女厕位比调整至2:3,人流量较大地区调整至1:2。有人质疑说,既然男女厕位比不合理,按照合理的比例改造就可以了,还有必要推行“新花样”吗?

  宋军:男女厕位比例不合理的问题,有关部门很早就注意到了,多年来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以及上海市妇联一直都在讨论协调。从去年开始,上海就专门确立了规范,要求各区县根据实际情况将男女蹲位比逐渐调至1:2或者1:2.5,以缓解女性如厕难的困境。

  但是,在着手研究蹲位比方案的时候,我们读到一份高校根据男性女性上厕所时长测算的动态人流分析,结果表明,最合理的蹲位比要达到1:3.7。

  而现实情况是,土地是城市的稀缺资源,很多地块可谓寸土寸金,虽然人人离不开公厕,但实际的规划审批并不容易。以陆家嘴地区为例,市里的规定是每平方公里要有4个公厕,现有的固定公厕数量没有达到,主要是依靠一些移动厕所和商场、办公楼厕所来补充布局。

  因此,在公厕数量有限、内部的规划布局没有办法达到测算出的最合理比例的情况下,我们必须在有限的空间内尽可能提高蹲位的使用效率。照这个思路看,男女通用的动态空间比较符合现实条件。实际上,路边常见的移动公厕就是典型的男女通用厕所,一个个单间分开,使用和清洁都比较方便,人们也都能接受。

  6天226人次使用,给市民接受的过程

  解放周一:公共厕所是与市民密切相关的公共设施之一,规划设计需要慎之又慎。本次无性别公厕的设计过程中,有哪些方面的细节考量,推出后有没有根据实际情况又做过调整?

  宋军:此次的无性别公厕由浦东规划设计院负责设计,考虑到不同的地块形状、区域环境,先后出了内外部结构各不相同的3套方案。

  在借鉴国内外经验和专家方案论证的过程中,我们有考虑过曾获得德国红点设计奖的中国台湾东海大学学生设计的“绅士厕所”。他们的理念是将男厕使用率较低的马桶间与女厕共享,把马桶间建设在男女厕中间一排,两侧都有门,只要一边开启或锁上,另一边的门就会上锁,避免另一边误入。但目前这种设计的实用性仍然存疑,万一门锁出现故障,造成男女“面面相觑”就尴尬了。

  另外,我们也考虑过狭长造型、厕位之间安装可移动隔板的设计,但这样一来公众可能使用起来不那么方便,并且会给管理人员造成过多负担,所以也被否决。

  经过了多轮专家投票和论证后,最终选定了目前这套方案。公厕整体呈开放式格局,内部设立10个男女通用厕位,其中6个为座厕,4个为蹲厕,另有4个男士小便池以及1个家庭卫生间。

  男女通用,怎么缓解尴尬?考虑到男女同时从隔间出来时可能还在整理衣冠,我们在两边各放5个厕位,当中设置洗手台作为缓冲,避免一开门直接“打照面”。而如厕时的声响问题,我们也通过播放音乐进行了调节。

  在前期试运行阶段,我们听取了各方意见,将厕位之间的隔墙从2.3米改高为2.8米,增加使用者的安全感。每个隔间门上安装的LED屏幕也做了改进,不但用文字提醒“有人”或是“无人”,更是把文字颜色调整为更符合人们使用习惯的红色和绿色。

  解放周一:有网友好奇,第一间无性别公厕的选址上有没有什么讲究?迈出第一步之后,相关经验的推广和普及怎么安排?

  宋军:在公共政策领域,一点微小的改变和创新,都需要给人们一个接受的过程。尽管前期有过大量专家论证和经验借鉴,但我们也考虑到现实情况的复杂,因此在选址上避开了人流密集的小陆家嘴地区,选择了相对“低调”的张家浜绿地。

  这次正好是因为原先浦明路上移动厕所搬迁,让那个区域需要补建一间公厕,为将来修建好的张家浜滨河健身步道的锻炼人群服务。考察下来,那里环境好,人流量不大,可操作性强,作为试点正合适。

  统计下来,从11月18日到11月23日这6天内有226人次使用了男女通用的隔间,应该说是一个不错的开头。希望能为更多有需要的人服务,一边观察一边积累经验,再作出类似的尝试和推广。

 

[1] [2]  下一页

提示:建议在WIFI下浏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