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珠澳大桥贯通能抗16级台风8级地震 22.9公里巨龙横亘伶仃洋
作者:转载 2016-09-29 14:54:58
今年9月25日,谭国顺在港珠澳大桥施工现场度过了64岁生日。来参与港珠澳大桥建设前,他一直是中铁大桥局总经理,建设了一辈子桥梁,国内外众多著名桥梁上都流过他的汗水。为了参与这个世纪工程,他甘愿“官越当越小”,从一个正厅级单位一把手,做起了港珠澳大桥CB05标段项目经理。他说,按政策规定,他是60岁就要退休的,如今因为港珠澳大桥建设,他在工地上又度过了4个生日,“中铁大桥局当年用的第一艘施工吊船是35吨级的,1925年美国制造。如今从港珠澳大桥建设原材料到施工现场多艘3000多吨级的吊船等众多大型装备,全部是国产的,能建成这样一座世界瞩目的桥梁,不仅仅代表中国桥梁的最先进水平,更是这个国家综合国力体现,港珠澳大桥将是中国走向世界的又一张新名片。”
网络配图
大桥怎建成巨轮搭积木
设计寿命120年,抗16级台风、八级地震及三十万吨巨轮撞击
因为中国内地与港澳三地技术标准存在差异,港珠澳大桥从一设计就按照“就高不就低”的原则确定主要技术标准,即采用最高标准打造“世界级跨海通道、地标式建筑”,譬如设计寿命120年,抗16级台风、八级地震及三十万吨巨轮撞击等要求。中国著名桥梁专家、中铁大桥局原总经理谭国顺赶在退休之前参加了这个世纪工程的建设,他告诉记者,为了保证使用寿命120年,港珠澳大桥建设几乎用了世界最苛刻的标准,比方说平均长度130余米、直径2.5米的深海桩基必须保证10cm以内的平面偏差和1/250以内的倾斜度,但凡对桥梁工程技术略有研究的人,都会为以上几个数字而惊叹:技术和质量要求太高啦!桩基施工伊始,建设者们即遭遇钢管桩沉桩倾斜度不能大于1/250的挑战,远超于1/100的行业标准,在国内桥梁外海施工中尚属首次。
施工现场不再人头攒动,厂房建好桥梁后由巨轮拖到海上搭积木式拼装
韦东庆书记表示,要克服恶劣的外海施工条件,建设一座同时满足内地、香港和澳门三地标准体系的巨大规模的跨海通道,建设者们创造性地实践了“大型化、标准化、工厂化、装配化”的设计理念。在“四化”理念指导下的港珠澳大桥施工现场,看不到人头攒动、千军万马的施工景象,而是为数不多的大型装备在现场进行搭积木式的装配化安装。老专家谭国顺说,时间如果倒流20年,简直不可想象,建设这么一个世纪工程,那还不动用数十万的劳力?“我们所有的桥梁都是设在中山、东莞等地厂房里建设好,再用巨轮拖到海上,像搭积木一样安装,在工厂预制时大量采用机器人作业。”
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近23公里的桥梁,首次在桥梁工程上部结构大规模采用钢结构,用钢量达40多万吨,足以建造60座埃菲尔铁塔。全新的自动化生产线,智能化的板单元组装和焊接机器人系统,先进的超声波相控阵检测设备,工厂化的“长线”法拼装,代替了过去以手工操作为主的生产模式,大大提高了成品的质量和稳定性,使港珠澳大桥钢结构制造技术总体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进而推动了整个行业的技术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