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南至沈阳北动车组首发 用时7个多小时
作者:网络投稿 2016-01-14 10:12:28
01月13日讯: 1195千米,三省一市,7小时38分。说起这趟列车,这三个关键词必不可少。1195千米,是列车单程运行的距离;三省一市是指山西、河北、天津、辽宁,也是动车组连接两地之间途经的区域;7小时38分,是这趟列车单程所用的时间。该趟列车的开通,不仅仅是给三省一市增添了一个新通道,也加快了晋辽之间的交流。
当日早6时40分,记者来到太原南站,全程体验了该趟列车。
凭首发车票在太原南站可抽奖
早6时45分,太原南站二楼候客厅内,候车乘客不多。在大厅服务台对面,十几位身着制服的工作人员面带微笑问候每一位乘客,“您是乘坐去沈阳北的列车吗?拿票可以在这里抽奖……”
7时许,乘客渐渐多了起来,抽奖台前也排起了长队。凡是购买太原南至沈阳北G2602、太原南至秦皇岛G2606、太原南至天津西D2022次列车车票的乘客,都兴致勃勃参加了抽奖活动。
去往天津的石先生第一个拿到奖品,他兴奋地说:“太棒了,今天去天津办事,昨天才订的车票,没想到赶上了列车首发,还幸运地抽到了奖品,这是新年的一个大惊喜。”
同乘客一样开心的,还有太原南站的职工。“太原到天津4个小时,到沈阳7个多小时,以后出行太方便了。”太原南站新闻发言人杨文忠说,为了纪念这趟列车的开通,车站特意在首发趟次的车票上打印了“首发开行”4个字,并在候车大厅举办“凭票抽奖”活动,特等奖将获得南站的纪念品——充电宝。记者了解到,截至7时10分,车站共为乘客送出约20个充电宝。此外,每个乘坐首发列车的乘客都获得了车站提供的纪念品。
乘客乘车当天生日祝福歌声满车厢
太原南开往沈阳北的高速动车组,与太原开往北京西的动车组一样,车厢内配备的设施也是大同小异。列车开行时,多个车厢内乘客并不多,几乎每个车厢都有近一半的座位空置。列车行驶到石家庄后,乘客明显增多。此时,在6车厢,一位恰好是1月10日生日的女士收到了列车员送上的鲜花、贺卡、生日餐等礼物。在列车长的建议下,车厢内的乘客齐声唱起了生日歌,为这位女士祝福……
女士姓王,她说,他们一行人原本买了前几日去山海关站的普速列车票,得知此次开通的动车能到山海关,就特意改签了首发列车。王女士说:“在首发列车上庆祝生日,太幸运了。”
山西财大的大四学生滕泽远家在东北,以前每到寒暑假,他都要乘坐Z192次列车从太原回沈阳,路上要耗时十几个小时,“以前都是坐卧铺,虽然说睡一觉就回去了,但特别不舒服,晚上9点坐上车,早上7点多才到。本来今年12月底就放假了,但听说太原到沈阳开通了高铁,就特意在学校多等了十天,坐首发车回家。”滕泽远兴奋地告诉记者,他还被抽中为“幸运旅客”,获得了列车员赠送的奖品。
太原客运段动车车队队长马丽霞说,为纪念列车首发,他们组织了很多活动,比如,给每位乘客发放精美卡片;寻找有缘人,赠送神秘大礼包,通过身份证或车票票号和首发车次,寻找对应旅客等。
清一色“动哥”上阵全省独一份
与其他方向的动车不同,此趟G2602次列车中不见“动姐”身影,取而代之的,是清一色的“动哥”。“这些‘动哥’是从全段几千号人中挑出来的,都是非常棒的小伙子。其中,有从仪仗队退伍的,也有国旗队的,还有驻澳部队的……”太原铁路局太原客运段段长王晓峰介绍,考虑到G2602\3及G2606\7次一天中往返列车全程时间长,担负任务重,所以这两对动车组全部都是男乘务员,以部队复原军人和90后为主。
今年25岁的乘务员王力锌是临汾人,曾经是驻澳门部队军人,3年前转业从事铁路工作,此前曾在太原南到北京西的列车上值乘。王力锌说,太原到沈阳北是目前全段运行时间最长的一趟动车组,一天中全程往返时间大约15小时,全车共有30名乘务员,他们此前经过了各项指标的层层考核。
太原到东北动车一线贯通
“这趟动车组,可以说是晋辽文化交流的‘新使者’,而太原南到沈阳北动车组的开行,可以说缩短的是距离,拉近的是两地时空。”王晓峰表示,6对动车组的开通,改变了太原到东北、天津没有直达动车的历史,压缩了各地之间的往返时间,拉近了彼此间距离,成为“三省一市”间的新通道。太原到沈阳北动车组的开通,可以说打开了太原去往东北方的通道,也意味着对山西经济发展、转型发展提供了新契机。
马丽霞认为,乘客在这两趟列车上享受到的不仅仅是高铁旅行带来的快捷和便利,更多的是舒适,尤其为太原与天津之间往返的旅客提供了更多选择。就动车而言,旅客可选择G2602次列车,早上7:36出发,11:05可到达天津西;也可选择G2606,早8:40出发,12:02可到达天津西;还可选择太原南—天津西D2022次,14:40发车,18:46到达。“以后周末都能回家,比起以前太方便了!”乘客张先生告诉记者,他是在天津从商的山西人,常常往返于两地,以前为了赶时间,都得先从太原坐动车到北京,然后再坐城际列车去天津,“现在终于有了太原到天津的直达动车。”